
一、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特色鲜明、富有工程意识、求实与创新精神,具有机电产品的加工制造能力,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能力,机电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经三年培养考取高级电工和特种作业资格证书。
就业岗位:电气及其自动化研发工程师、设备维护保养、生产管理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
二、专业特色
1. 专业实力强,师资力量雄厚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浙江省特色专业、浙江省“十三五”特色专业,拥有浙江省示范实训基地,专业实力强,师资力量雄厚。
2. 国际合作办学,铺平成才道路
与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与国际接轨,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素质的培养与企业的职业素质要求对接。真正培养能为企业、社会服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专业需求广,就业前景好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对接当地生态工业群,与浙能集团、正泰电器、中广电器等20余家企业共建校企实训中心。在校期间可考取电工等级证、特种资格作业证、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技能水平高、就业领域宽、专业口径大,就业前景好。
三、主干课程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自动化应用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机械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液压与气压传动、工业互联网技术、组态技术、工程制图与CAD、三维CAD应用、电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变频技术及应用。
实践环节:电气控制实训、工业机器人操作与应用实训、PLC控制实训、自动生产线设计、机电产品测绘、金属工艺、电气测量实训、电液气应用实训、机电设备维护保养、机电综合项目设计
专业考证:电工中、高级证书(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证)、特种作业操作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证)、全国工业自动化培训证书(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发证)、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等级证书(1+X技能等级证书)。
四、就业面向
服务我省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机电设备应用型企业,从事机电产品设计、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机器人编程与维护岗位。
特色1:培养模式科学先进
与企业联系紧密,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充分利用企业校外实训基地资源,校企深度融合,实施“教融于企,工学结合” 231能力递进模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与校外紧密型结合,让学生早日接触企业、融入企业,在真实环境中增长技能,磨练意志,使学生学做人、做事,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同时提高。
特色2: 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建立“三个结合,三个回归” 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回归技术:学习内容与生产项目相结合
回归现场: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相结合
回归岗位:职业道德养成与技能训练相结合
特色3:学生专业能力强、优质就业有保障
近三年,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专业技能大赛,获奖30余项。省政府奖学金10余人,企业奖学金30余人,学院奖学金120余人。
连续多年就业率100%,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近两年来有40余位同学被浙江能源集团等国企录用。
五、专业成果
近五年来,教师主持完成省、市级教学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专利50余个,编著教材5部。学生荣获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0余项,机电一体化技术协会荣获“浙江省优秀学生社团”称号,三位老师被聘为丽水市首批工业特派员。
六、人才培养方案


- 机电专业与西门子公司一行开展合作交流研讨会[2023-03-09]
- 机电专业电工三级职业技能等级考证开考[2022-11-25]
- 机电专业顺利举行2023届毕业生企业工作任务、双元制学习及毕业实习动员会[2022-11-17]
- 机电工程学院举行校园招聘会[2022-11-15]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召开2022届新生始业教育[2022-09-20]
- 缙云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来我院进行专业建设交流[2022-09-07]
- 机电20级顺利完成中期考证[2022-06-20]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22届毕业答辩圆满结束[2022-06-20]
- 机电工程学院召开学生学习座谈会[2022-05-12]
-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研室举行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学习会议[2022-04-27]

专业荣誉

我们教学团队现有专业带头人1人、专业负责人1人,教研室主任1人;校内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实验师2人。高级技师3人,技师5人,高级考评员3人,考评员3人。
1.李三波 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机电一体化专业带头人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 维修电工高级考评员
主要研究方向:楼宇自动化
2.王科 机电工程学院院长
浙江大学工程硕士,副教授
工程师、维修电工高级技师/高级考评员
主要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电气控制与PLC技术
3.卢菊洪 机电一体化专业负责人
教授 维修电工高级考评员
主要研究方向:机电综合设计、机电设备保养、机械自动化
4. 潘芳伟 机电一体化教研室主任
工学硕士 副教授、工程师、高级技师
研究方向: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电气控制与PLC应用
5.叶宏伟 专任教师
硕士研究生 讲师、工程师、技师
主要研究方向:三维CAD、机械制图、机械技术
6.李军庆 专任教师
浙江大学 机械工程专业 硕士、讲师、工程师、技师
研究方向:机械自动化、工业机器人
7.徐爱亲 教务处副处长
浙江工业大学 工学硕士、副教授、工程师、技师
主要研究方向: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机电系统控制方法研究和教学
8. 陈浩 专任教师
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工学硕士 浙江工业大学 在读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工业通信技术、 机电一体化仿真
9.赵洪 专任教师
高级工程师、维修电工高级考评员
主要研究方向:电机制造、电气控制与自动化
10.吴新友 实验员
宁波大学 工学学士 技师/实验师
主要研究方向:现代电气控制、 单片机技术
11.周国良 实验员
浙江工业大学 工学硕士 技师/实验师
主要研究方向:自动化生产线、控制方法

一、校内实训基地
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是集“教学、科研、培训、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实训基地面积达1300平方米,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150余万元。基地建有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台达自动化实训中心、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实训室、1+X 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一体化教学实训中心、PLC技术实训室、现代电气控制实训室、电力电子实训室、现代电子实训室、智能制造创新工作室等18个实训室;能提供可编程控制技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人机界面技术、多自由度机械臂技术、网络控制技术、虚拟仿真等自动化领域核心技术的实践训练;教学项目涵盖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提升、自动化新技术应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多个层面。
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实训室
PLC技术实训室 工业机器人实训室
台达自动化实训中心
电力电子实训室
智能制造创新工作室
智能制造创新工作室,是面向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以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个性化培养为主而创建的一个工作室。在硬件平台建设方面,智能制造创新工作室从控制器、控制对象、信号传输、机构设计方面出发,配备了西门子S7-1200、S7-300、S7-1500系列PLC、台达DVP系列PLC、触摸屏、变频器、伺服驱动器等多种开发平台和3D打印机、激光雕刻机等相关控制对象,并辅以各种测量、测试仪器,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机电协会学生自主研发
二、校外实训基地
浙江省能源集团镇海发电有限公司
浙江浙能龙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
丽水市杭丽热电有限公司
浙江青风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温州欧龙电气有限公司
丽水万控电气有限公司
浙江斯凯瑞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固特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浙江方正电机有限公司
浙江三辰电器有限公司